扬州互动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563|回复: 1

[新闻资讯] 泗洪县发现江苏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2-11-19 08:55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泗洪县发现江苏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
  2012年11月19日宿迁泗洪顺山集,收割过的田野平整而松软。就在地下几十厘米处,沉睡着一个距今8000年前的原始聚落,也是江苏最早的新石器人类文化遗址。
  2012年11月17日,来自中国社科院、北大、国博和上海、浙江、山东、安徽等科研院所和大学的30多位专家,经过实地考察和会议研讨,认为顺山集遗址填补了淮河下游早期文明的空白,并建议将之命名为“顺山集文化”。
  考古领队林留根告诉记者,顺山集遗址占地17.5万平方米,考古队3年共发掘2500平方米。考古表明,一条环壕(即深沟)将遗址分为内外两区,环壕内是居住区,环壕外发现了2处墓地共92处墓葬。此外,还发现了大量石器、陶器、骨器、陶塑艺术品和炭化稻等,可以大致还原当时人类的生活状态。
  在17日下午的研讨会上,考古现场负责人甘恢元介绍了具体的考古发现。经碳—14检测,确认顺山集遗址是一处距今8300年至7000年前的史前聚落。虽然皖鲁豫地区此前发现过同时期的人类遗址,但顺山集遗址有几点值得特别关注:首先是环壕内面积达7.5万平方米,是同时期遗址中规模最大的,这表明聚落的人口规模很大;其次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陶灶,高约20厘米,呈方形,堪称“中华第一灶”;第三是这里发现了炭化稻,对稻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新材料。南京师范大学的裴安平教授表示,以前认为7000年前只有淮河以南才种稻,顺山集遗址发现改写了这个观念。
  考古揭示了8000年前顺山集的生活状态:人们用环壕阻挡野兽,他们住在圆形的房子里,最大的将近30平方米,小的10来平方米。盖房时先竖起木桩,木桩间编织树枝或芦苇,抹上泥,然后放火,将墙体烧成红色,坚固防潮,再在房子中间竖起高木柱,苫上稻草,人们就住在尖顶圆形的红房子里。生活上人们捕鱼打猎,已经会在渔网上挂上陶网坠,这样撒出去的网可以快速下沉,捕到更多的鱼。遗址内鹿和猪的骨头最多,鹿肯定是野味,但猪是驯化的家猪还是捕获的野猪,尚有待研究。另外,人们还吃稻谷,使用鹿角改造成的鹤嘴锄一类的工具,表明当时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种植水稻;纺轮和纺锤等文物表明,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纺线和编织。在顺山集周边还有一些史前遗址,其中最近的距离4公里,可见当时的人口密度不大,生存竞争不激烈,有足够的自然资源可供人们享用;墓地中陪葬品很少,只有少量陶制釜、罐等,表明当时没有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。
  出土文物中,有一些巴掌大小的面具,被塑成人面、猴面、熊面和鸟面等形状。一枚在灰坑中被发现的残破玉管表明,当时人们已经用管钻技术加工玉石,这种技术被1000年后的马家浜文化采用。最让专家们惊叹的,是一件精心制作的鹿角器,它的根部酷似猪鼻,而把手处则被打磨出野猪的獠牙、眼睛和耳朵,这应该是史前文明中最早的一件圆雕作品。鹿角器通体被打磨得像玉石一样光滑,这让专家们怀疑,它并非实用的农具,而是身份的象征。
  北京大学李伯谦教授代表专家组作总结发言时表示,顺山集遗址填补了淮河中下游考古的一个空白,遗址的一期和二期与同时期后李文化、裴李岗文化、彭头山文化相比特色鲜明,建议将之命名为“顺山集文化”。
  因为年代过于久远,顺山集文化也留下了诸多谜团: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?他们后来又去了哪里?这里与周边文化有什么样的交流?稻子是否已经是人们的主食?陶器外红内黑,红色是有氧烧制,黑色是焖烧的结果,两种不同的烧造方式集于一身,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工艺?考古揭示了一种久远而神秘的文化,也提出了很多疑问有待考古学家们解答。
发表于 2012-11-20 15:20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扬州互动网 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4-20 12:15 , Processed in 0.318012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